新聞資訊 NEWS

趙其國:功能農業“從0 到1”

微信截圖_20221024144840


趙其國


土壤地理學家


1930 年2 月出生于湖北武漢。1953 年畢業于華中農學院。1991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我國及世界土壤地理與土壤資源研究、農業生態環境研究,系功能農業奠基者。





功能農業是一個關系著“農民未來種什么?人們未來吃什么?”的新興方向。自2008 年,我提出功能農業的概念已近15 個年頭。在全國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功能農業走過了概念提出、科技創新與產業示范的3 個發展階段,總體上實現了“從0 到1”的突破。


01
我國功能農業發展的背景

功能農業(Functional Agriculture)在《中國至2050 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線圖》中被提出。其定義是: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長或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及其他生物技術培育,實現農副產品中一種或多種有益健康成分(如礦物質、生物化合物)基于人類健康需求做出標準化優化的生產實踐。

2016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將健康產業作為國家支柱型戰略產業。功能農業作為“吃得健康”的重要支撐,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新路徑。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2019 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推進農業與文化、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意農業、功能農業。2020 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也將功能農業作為重要的建設內容。

2019 年11 月,以“功能農業關鍵科學問題與發展戰略”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669次學術討論會成功舉辦。會議由趙其國院士、孫鴻烈院士、周成虎院士、印遇龍院士、尹雪斌教授作為聯合執行主席,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等派員參加。會議圍繞功能農業與農學、功能農業與地球科學、功能農業與“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等中心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旨在推動功能農業跨越式發展。會議認為:功能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是解決全球“隱性饑餓”問題的“中國方案”,過去10 多年,已經實現了“從0 到1”的突破,即將迎來“從1 到100”的跨越式發展。

02
功能農業的3 個關鍵詞

對于功能農業方向怎么看?根據多年的發展實踐,可以用3 個關鍵詞來概括。

2.1 大趨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產農業解決了“吃得飽”的需求,綠色農業解決了“吃得安全”的需求,功能農業主要希望解決人們“吃出健康”的需求,是農業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功能農業主要是幫助消費者通過“食補”,解決微量元素等缺乏的“隱性饑餓”問題,實現“缺啥補啥”的目的。

功能農業還代表了人類“吃”的大趨勢。吃可以分為3 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有什么吃什么”;第二個階段是“想吃什么吃什么”;面向未來,人們要走入吃的更高階段,即:“該吃什么吃什么”,就是根據人體健康需求,精準攝入適量營養功能物質。由此,功能農業應運而生。

2.2 好時機

功能農業有關表述被先后列入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 年)》、農業農村部“主食提升行動”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功能農業正在成為支撐我國地方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科技力量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質量興農”新抓手。

以富硒為代表的功能農業,在2017 年至2021 年間,多次受到國家最高決策層的關注,有關領導同志在考察硒產業發展時指出,要“將硒資源變硒產業”“打好富硒品牌”。國家的重視與支持,賦予了我國功能農業蓬勃發展的好時機。

2.3 新風口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2019 年公布數據:全球70 億人中,有20 億人存在營養素攝入不足導致的“隱性饑餓”問題,功能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健康理念,大幅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意識,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提前催化。

據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預測:功能農業產值2025 年將達到1500 億元,2035 年約為3 萬億元,2050 年10 萬億元以上。按照30—50 年的農業科技革新周期來看,目前的功能農業正處在新周期的起步期。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功能農業當前正處于示范發展階段,但預示著將成為萬億級的新風口。

03
全國性功能農業主流平臺

為了引導發展好功能農業,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已初步構建了一批功能農業的主流平臺。

3.1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FAST ChinaAlliance)是在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備案,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內的全國首個功能農業國家級聯盟,成員單位包括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安徽科技學院等160 余家全國功能農業重點科研平臺、龍頭企業和社會組織。

該聯盟建設運營的目標是聯合全國行業有生力量,破解體制機制壁壘,攜手打造全國功能農業“政產學研商金媒”融合創新平臺,以“共謀共創共享、聚智聚力聚能”的宗旨,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市場推廣,服務聯盟成員發展需求。通過打造全國功能農業發展大會、全國功能農業學術大會、全國功能農業創新創業大賽等主流平臺,發起推進全國功能農業知名品牌名錄、全國功能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的遴選、認定與建設,引領、推動我國功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健康中國”戰略深入實施。

3.2 國家功能糧油科技創新聯盟

2021 年,由趙其國院士牽頭,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大力支持下,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聯合全國功能糧油農業領域重點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推廣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國家功能糧油科技創新聯盟”,打造國家級功能糧油“政產學研用”融合創新平臺,共同推動我國功能糧油跨越式發展,服務鄉村產業振興,助力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我國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該聯盟將針對我國居民存在的“隱性饑餓”問題和健康消費需求,聚焦糧油的營養化、功能化,以“五優聯動”為基本思路,即: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大力開展以產業創新服務為導向的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功能糧油“政產學研商金媒”融合創新與推廣平臺。促進成員單位的自身發展,推動功能糧油產業整體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功能糧油產業整體水平,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質量興農”,引領世界功能糧油產業發展,保障更高水平上的國家糧食安全,即: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

3.3 “一帶一路”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研究院

2021 年,在農業農村部支持下,由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牽頭,聯合國際硒研究學會、泰國科學院(TISTR)等國際功能農業科研機構組織,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研究院(iFAST)。該研究院由趙其國院士擔任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印遇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研究院的總體建設目標將按照“四個面向”(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結合“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瞄準打造國際一流功能農業科創中心的目標。

04
功能農業的“20+1”發展格局

近年來,在天然富硒、富鋅等特色土地的區域,功能農業發展迅猛,效果顯著。目前國內已有20 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的泰國,在積極布局、發展功能農業,形成了“20+1”的發展格局。這20 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江蘇、安徽、浙江、河北、江西、山西、湖北、陜西、廣西、寧夏、黑龍江、河南、貴州、吉林、湖南、山東、廣東、重慶、新疆、海南等。

各省市自治區的功能農業雖然發展階段不一,但大多依托地方土地、品種等特色資源稟賦,聯合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科教單位,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服務鏈”,在規劃制定、科技支撐、摸清家底、高標示范、新品研創、品牌打造、科普館廊和功能農業產業園建設等方面,呈現出百花齊放、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探索積累了一系列寶貴實踐經驗,并涌現出一些全國知名的“尖子生”。

為了打造全國功能農業發展樣板,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以富硒功能農業作為先導重點和突破口,舉辦了2020 年“全國硒資源變硒產業十佳地區”評選活動,從全國256 個具有富硒產業的市縣(區)中,共評選出了20個“十佳地區”及提名獎地區。這些“十佳地區”富硒產業的產值,據統計可達2000 億—3000億元。同時我們也看到,硒產業普遍存在鏈條不長,質量不高,標準化缺失的突出問題,高質量發展部分不足10%。因此,“標準化、智慧化、循環化和品牌化”,將是我國硒產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打響品牌的突破之路。

05
功能農業:未來已來

功能農業發展歷程還不長,在發展初期更多是對傳統農業的“賦能”,以功能種植業為主,產業基礎弱、鏈條短,價值沒有充分挖掘。經過多年不斷探索、優化,在“十四五”期間功能農業呈現出了“三產融合、強基補鏈”的新趨勢。

在一產上,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將著力建設萬畝功能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重點集成國家聯盟各成員單位的最新技術,在我國代表性富硒(鋅)等特色土地地區,通過“功能肥料+ 功能種子”實現功能農業示范發展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

在二產上,充分發揮全國功能農業重點示范基地的標準化功能食材供應鏈優勢,以功能農業為基礎推進功能食品產業集群發展,特別是結合地方美食、功能性預制菜產業發展和中央廚房建設。由此形成“1+2”的發展格局。

在三產上,功能農業發展將突出與二產和三產的有機關聯,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三產融合“新組合”,即:“1+2”“1+3”。以標準化功能農產品種養為基礎,帶動功能農產品深加工和特殊醫學食品產業發展(“1+2”);以功能農業園區建設為基礎,發展功能農業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服務學校勞動教育剛性需求,在勞動教育同時引導學生接觸農業前沿科技,增進對農業科技的了解與興趣,促進周邊餐飲、住宿等行業同步發展(“1+3”)。

“十四五”期間,功能農業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發揮農業轉型升級、全面鄉村振興抓手的作用。未來,在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研究院等平臺的牽頭推動下,全國功能農業產業將“橫向拓展、縱向深化”,呈現國際化加速布局、創新網絡持續擴大、產品趨向多功能化、新業態不斷涌現等鮮明特征。

我相信在我國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上,功能農業必將不斷突破、大有可為!

本文源自:《學部通訊》2022年第8期


  • 色丁香五月激情俺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