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硒農產品對人體健康有何重要意義?普通消費者如何提高辨別富硒產品的能力?富硒農產品如何定價才合理? 12月12日安徽省首屆功能農業高峰論壇召開前夕,本報記者結合一些讀者的疑問,專訪了蘇州硒谷科技公司首席科學家尹雪斌博士,請其幫讀者揭開富硒農產品的神秘面紗。
記者:市場上標注“富硒”字樣的農產品種類繁多,您能否舉例說明,到底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能算作富硒農產品?
尹雪斌:我們所說的富硒農產品一般特指通過生物營養強化等技術,在作物生長過程中自然吸收生產的富硒產品,也包括在天然富硒土壤上自然生長產出的富硒產品。目前,我國僅對富硒稻米和茶葉制定了國家標準,其中富硒大米的標準是40-300微克/千克,富硒茶的標準為250-5000微克/千克。更多其他品種的標準我們正在聯合龍頭企業研究制定。
記者:富硒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它在促進人體健康方面有哪些功效?
尹雪斌:研究表明,硒具有防癌、提高人體免疫力、保護視神經、保護心臟和肝臟等重要功能,能夠有效抗氧化、抗衰老、抗輻射、抗病毒、保護視力。但是硒在人體內無法合成,所以要滿足人體對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補充。按中國營養學會最新的要求:人體膳食中每日最低需求量為60微克硒,而營養補充在60-250微克為宜。
記者:您能否通過實際例子告訴我們富硒產品如何食用?一般食用富硒農產品多久能“見到效果”?
尹雪斌:以含量為200微克/千克的大米為例,每天食用半斤,即可達到理想的補硒效果。硒谷科技新近推出一款由富硒玉米粉等谷物制成的 “微早餐”,一天一包就可定量補硒100微克,能夠滿足人體正常保健需求。根據顧客反饋,連續服用3周以上者,能明顯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不易患感冒;對年紀大的和易疲勞人群,能夠明顯提升精神狀態;特別是心臟不好者,以前反映中午不休息,下午就胸悶,持續補充后即使中午不休息,下午也無明顯感覺。
記者:市場上富硒產品魚龍混雜,普通人如何辨明真假?
尹雪斌:確實如此,僅憑肉眼直觀上無從判斷一款產品含硒的情況,必須到有資質的權威部門或科研機構檢測,且費用較貴、時間較長。目前,中國科大檢測中心、上海農科院等單位是技術較為成熟的檢測單位。為了推進檢測結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中科大功能農業實驗室正在對相關檢測機構進行“聯檢培訓”。同時,我們還致力于富硒產品“可識化”建設的推進,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當下來說,消費者可以選擇有 “硒谷科技技術支持”字樣的產品。
為保證終端產品品質,從去年起,我們硒谷公司開始調整客戶結構,與大品牌、上規??蛻暨M行深度合作。計劃明年在安徽啟動5-10個萬畝功能農業園區建設。目前,安徽白湖農場萬畝功能農業園項目已經敲定,即將揭牌。
記者:富硒作物的生長對土壤等環境有什么要求?你們生產的硒肥是不是每年都要用?對土壤有沒有什么有害作用?
尹雪斌:富硒農產品種植必須在“潔凈”的土壤中,也就是要避免重金屬污染、農藥化肥超標等情況。我們的技術是第三代植物活性有機硒 (天然含硒氨基酸)技術,相比于無機硒,其安全性、吸收利用性都更好。在使用前,我們的技術人員會對田塊取樣分析,制定綜合性的施用標準,并每季進行適當調整。通過這樣的嚴格施用,既能達到定量富硒的要求,也能防止硒的殘留,不會對土壤造成任何破壞。
記者:說起價格,富硒產品價格參差不齊,這是為什么?您覺得富硒米賣多少錢合適?
尹雪斌:市場上的硒產品定價參差不齊,以富硒米為例,有的賣到幾十元一斤,有的只要3、4塊錢一斤,差距很大。這一方面跟產品質量有關,同時也和企業的銷售策略、品牌等有關。我們建議客戶,在開發中高端產品的同時,也開發出一些價格親民的產品,讓產品結構多元化。如富硒米定價在4、5元一斤,那么一般家庭就都可吃得起,這樣也才能促進我們這個產業發展壯大,趙其國院士所提出的“讓功能農業造福13億中國人”的夢想才能早日實現。我想這是我和伙伴們的共同使命!
本文源自: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