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科大尹雪斌:中國功能農業的發展與實踐
時間:2015-10-30 16:17:07 來源:未知 已閱讀:0次
功能農業是中國科學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在《中國至2050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線圖》與《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年的戰略選擇》中確定的重要新興農業科技方向,將成為綠色農業后的又一次農業革命。
2013年11月18日,首屆黑龍江功能農業發展高峰論壇將在哈爾濱舉行,來自國家農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美國農業部等近百位專家學者將圍繞功能農業發展和硒研究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研討。中國科學報記者在會議期間,就功能農業相關概念、發展趨勢及產業化實踐等問題采訪了中科大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尹雪斌博士。
記者:對于普通人來說,功能農業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它的提出背景及內涵?
尹雪斌:2008年,中科院趙其國院士領銜的中科院農業領域戰略研究組在其編纂的《中國至2050年農業科技發展路線圖》中明確提出,功能農業是綠色農業之后我國農業未來40年的重要發展方向。
說得簡單點,功能農業就是指農產品的營養化、功能化。它是通過生物營養強化等技術手段,在自然種養殖過程中讓農作物吸收積累更多的礦物質等功能成分,使農產品具備保健功能,如富硒農產品便是功能農業的具體代表。
在中國農業發展路線圖中,將農業高產技術(化肥、農藥、基因工程)、綠色技術(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功能農業技術(營養化、功能化)作為農業科技的三個里程碑,其中功能農業目前處于農業科技的金字塔塔尖。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一半以上的農產品都應具備功能性,以滿足人們健康改善的更高需求。
記者:說起功能農業,人們很自熱便會聯想到綠色農業之類的概念,它們有什么關系?現在許多農產品的簡介上都有類似“產品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的字樣,這些是否就是功能農產品?
尹雪斌: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展都是以市場需求為推動力。目前綠色農業認證的面積已超過10%,綠色食品也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農業龍頭企業需要新的更高的技術,來支撐其更高品質農產品生產,功能農業恰恰能滿足這一訴求。
目前,許多產品的包裝上都標有類似“產品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字樣,消費者搞不清這些微量元素,比如硒、鋅到底含有多少量。功能農業技術是將它變為“產品定量含有某元素”,也就是將農產品中有益健康的成分進行定量和提高。
記者:目前功能農業在國內的推廣情況如何?取得了哪些經濟和社會效益?
尹雪斌:目前以硒谷科技為代表的功能農業高技術企業已成功掌握了礦物質定量強化和寬譜強化兩大核心技術。能夠實現必需礦物質元素的高安全、標準化強化,已具備規?;茝V的條件。特別是硒谷科技通過數百次試驗,數萬個土壤、水、農產品不同部位的系統分析,已積累了三十余個大宗品種的定量強化技術規范,品種涵蓋大米、小麥、玉米、大豆等糧食類,蘋果、梨、桃、西瓜、番茄、黃瓜、食用菌等十余種蔬菜水果,中國十大名茶以及大閘蟹、甲魚等水產和禽蛋類。
近兩年來,江蘇農墾、北大荒、江蘇糧食集團、寶糧集團、江南面粉集團、安徽稼仙、安徽白湖農場、河北金沙河等一批國家級龍頭企業,均選擇了當地最好大米、面粉品種進行了功能性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其市場反響很好,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像安徽碭山縣碭山梨場開展功能性農產品生產以來,產品售價達到普通碭山梨的3倍,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等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記者:請您預測一下功能農業的未來市場前景?
尹雪斌:由于功能農業這一領域為新興領域,市場容量的直接估算存在困難,趙其國院士曾推測,2020年功能農業的占比會達到我國可食作物耕作面積的1%,2030年左右,比例會上升至10%,2050年上升為50%。按靜態價值計算,2020年市場容量1000億,2030年為1萬億,2050年為5萬億。
最近,招商銀行招銀國際和浙江美林基金聯合對硒谷科技進行第二輪風險投資,說明資本市場對這個行業十分看好。
記者:如您所說,富硒農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它在促進人體健康方面有哪些功效?
尹雪斌: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而全球有40多個國家屬于低硒或缺硒地區,我國有72%的縣(市)低硒或缺硒。研究表明,硒具有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保護視神經、保護心臟和肝臟、防止體內產生毒性物質等重要功能,能夠有效抗氧化、抗衰老、抗輻射、抗病毒、保護視力、提高人體免疫力。
但是硒在人體內無法合成,所以要滿足人體對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補充。按世界衛生組織要求:人體膳食中每日最低需求量為50微克硒,而營養補充在50-250微克硒為宜。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富硒食品將在未來獲得更大的發展。
記者:據我了解,硒谷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有機硒微量營養強化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企業,請介紹一下該公司在功能農業科研及技術應用方面的地位。
尹雪斌: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獨墅湖高教區首批科教創新型企業之一,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產學研單位,建立了硒與人體健康重點實驗室、功能農業企業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與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南京土壤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聯合成立功能農業實驗室,背靠中國科學院致力于推動功能農業在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公司基于國際前沿的生物營養強化技術(Bio-fortification)和納米科技(Nano Technology),致力于硒形態自然安全、硒含量穩定可控的有機硒微量營養強化技術研究與應用,每年擁有中國過半硒相關專利發明;公司參與起草制定了有機硒全部5項強化地方標準,現已成長為有國際影響的功能農業技術第一品牌和行業標準制定者。
記者:現在很多農業龍頭企業都有發展功能農業的打算,硒谷公司目前可以提供哪些產品和技術支持?
尹雪斌:目前,硒谷公司研發的產品包括納米硒植物營養劑,主要應用于肥料企業以及糧、茶、果、蔬等基地,能有效提高農產品有機硒含量;有機硒營養蟹米,用于人工養殖螃蟹基地,專用于補充普通蟹飼料營養成份中硒元素缺乏;有機硒飼料添加劑,應用于飼料企業、家畜和水產養殖基地,專用于提高畜禽、水產品的有機硒含量。
硒谷公司還制定完善了“9步法”全程服務機制,除了為客戶提供納米硒營養劑產品外,還搭建了博士技術服務團隊為大中客戶提供售前咨詢——原硒檢測——專用配方——方案制定——實施指導——跟蹤檢測——終端產品硒含量檢測——營銷支持——擴展培訓“9步法”全程技術服務,讓客戶更省心。
記者: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富硒技術,硒谷公司的產品有什么特點?和普通的富硒技術有什么不同?
尹雪斌:總體上來說,富硒技術的發展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是以亞硒酸鈉為代表的無機硒鹽,由于有毒副作用,日本、美國已禁用;第二代是以酵母硒為代表的生物結合態硒,對市場產品抽檢僅有30%為轉化的氨基酸硒;第三代為植物有機硒(天然含硒氨基酸),相比于無機硒,其安全性、吸收利用性都更好。
此前市場上的一些富硒技術,大多采用的是葉面噴施技術,無機殘留多,而且難以標準化。硒谷產品采用的是三代硒技術,通過根施方式,采用納米和緩控釋技術,更安全,標準化更高??蓜e小看這些“肥料”,這是通過600多次試驗,分析近6萬個數據基礎上研發的。目前硒谷系列產品已擁有10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近20項國際發明專利。
本文源自: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