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富硒產業 實現科學補硒
硒(Se)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據統計,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硒,我國有2/3的國土為國際公認的缺硒區,涉及22個省(市、區),其中蘇、浙、皖等地區為嚴重缺硒區,全國約7億人硒攝入量長期嚴重不足。我國人均硒攝入量僅為36微克/天,明顯低于中國營養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最低推薦值每日50微克和60微克,不到日本、美國的1/3,營養專家于若木呼吁“要像抓補碘一樣抓好全民補硒工作”。
尹雪斌向記者介紹道,硒元素不能直接被人體所吸收,只有通過植物吸收利用或食草動物食用富硒牧草后轉化為硒蛋白,才能為人類所吸收利用。開發富硒農產品是人類補硒的主要途徑之一。在國內,硒健康產業最初是以藥品的形式干預市場的,現在基本上定位為藥食同源的一種微量元素,已逐步形成以北大富硒康為代表的保健品,同時進一步延伸至農業、畜牧業、食品業。
發展富硒農產品 實現全民補硒
尹雪斌說,在缺硒地區,天然食物中的硒,根本不足以滿足人體需要,可通過食補(富硒食物)和藥補(含硒藥物或保健品)兩種途徑補硒。相比藥補,食補是目前人類補硒最科學、最安全的途徑之一,越來越為消費者所接受。中科院盧良恕、李振聲等院士指出,提高食物鏈硒水平是從源頭上調控硒營養和預防有關硒缺乏疾病的根本出路。蘭州的白蘭瓜、高原夏菜、玫瑰花、一月紅提、百合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品質上佳,暢銷全國各大城市,若在此基礎上,將它們做成富硒產品,這將成為人們食物補硒的最佳選擇。同時,通過加大產品宣傳推介力度,進一步提高蘭州富硒農產品在外埠市場的占有率,將安全、優質的蘭州富硒農產品源源不斷地輸入全國各地,送進千家萬戶,為我國全民科學補硒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因此,發展富硒農產品產業,是全面推進全民科學補硒工程的新舉措。
尹雪斌認為,富硒農業是一個典型的現代創意農業,是當前和今后現代農業向高端發展的一個方向。農產品營養化和功能化已被列入中國科學院2010-2050年農業發展規劃。他認為,在蘭州大力發展富硒農產品產業,是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抓住當前蘭州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這個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富硒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自然資源,遵循全面規劃、重點突出、典型引路的開發原則,著力打造富硒農產品品牌,做好富硒農產品這篇大文章,將會有效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產業檔次,推進產業升級換代。
目前在我市,依托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富硒農產品產業,可以迅速帶動苦水玫瑰、蘭州西甜瓜、一月紅提、蘭州高原夏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這些產業的經濟效益。
將現代創意農業轉化為生產力
根據2006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普查結果,蘭州正處在我國土壤硒分布正常區域,而蘭州高原夏菜外埠終端市場的主打城市珠三角、長三角的上海、蘇州、杭州、廣州等,均處在嚴重缺硒區,尤其是我國蔬菜主產區壽光也處于嚴重缺硒區,這為我們開發富硒蘭州高原夏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尹雪斌認為,通過發展、推廣富硒農產品,讓富硒農產品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從而讓蘭州乃至食用以高原夏菜為代表的蘭州特色農產品的人們更健康。
尹雪斌說,發展富硒特色農業,不僅可以做大做強農業,還可以帶動一系列產業鏈,如農產品深加工行業、貿易行業、旅游行業和物流行業等,形成產、加、供、銷、服一體化的產業鏈。按15畝基地需增加1個勞動力就業崗位計,3年至少增加2000個就業崗位,可大大拓展我市農民工就業渠道。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形成富硒產業集群,打造蘭州優質特色富硒農產品第一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建立蘭州另一張名片,大幅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精深加工業,延伸產業鏈,將產生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我市農業部門目前已著手實施富硒農業的產業規劃:三年內,將建成富硒玫瑰示范基地1萬畝、富硒果品基地1萬畝、富硒甜瓜基地1萬畝、富硒高原夏菜基地1萬畝。預計,可帶動基地約10萬畝,年新增總產值約6億元以上。
尹雪斌認為,在蘭州發展富硒農業,具有以下鮮明特點:首次將現代創意農業融入蘭州農業的大家庭,并轉化為生產力,為蘭州農業增添了新元素,注入了新活力,開啟了新紀元;充分發揮蘭州特色農產品安全、營養、口味佳的優越條件,利用天然富硒土壤發展天然富硒農產品或利用納米科技富硒技術發展人工富硒農產品,向全國提供大量的具有蘭州地域特色的富硒農產品,將會有效推動我國全民補硒工程快速發展;制定出了蘭州首批富硒農產品地方標準,在國內也走在了前列。這標志著蘭州的富硒農產品生產將有標可依,進入了標準化、規范化生產階段。
本文源自: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