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Polular Science

功農人(第16期):趙其國:讓科技創新和功能農業更好地造福人民

 

 

 

       自袁隆平“高產農業”之后,中國農業多彩紛呈——褚時健的“褚橙”、柳傳志的獼猴桃、吳曉波的楊梅、丁磊養的豬……當越來越多的人掘金于原本并不起眼的農業,人們不禁對未來農業格局和產業形態產生了好奇。
       農業的未來在哪里?中國科學院趙其國院士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權威人士。近日,這位85歲的老人接受了《價值線》記者的專訪。他認為,功能農業技術位于現代農業科技金字塔的塔尖,是中國農業未來30多年重要的發展方向。而功能農業當前的主攻方向是硒。關于硒攝入量國標,正在研究推進中。他本人也有意推動設立“標委會”,加速實現功能農業界最關心的標準化問題,使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13億中國人。
       趙院士強調說,科學研究的目標不僅僅是發論文,而是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民生。
       《價值線》:功能農業與高產技術、綠色技術的關系是什么?是終極替代技術,還是因滿足的需求層次不同而并存?
       趙其國:功能農業是我們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我國農業目前階段是既要注重數量,也要注重質量,同時效益也很重要。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糧食的發展不能只靠數量,一味追求數量,否則糧食安全問題將變得不可控。數量跟質量本身是結合的,當數量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就要向以滿足人們營養需求為目標的質量要求轉化。我國農業已經進入到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階段?,F代農業有很多技術既提高數量又提高質量。
       功能農業跟綠色農業以及高產農業的關系是并存、整合的關系。我們現在如果談吃大米,已經能吃得飽飽的,但從營養的角度來看,還要提高質量,補充人類所需要的營養價值。
       所謂功能農業,就是將生物所需要的產品營養化,在提高數量的基礎上,同時提高它的質量。打個比方,一斤糧食(每人每天)從數量的基礎上看已經夠了,但從營養角度看尚有不足。功能農業就是在同樣這一斤糧食中,提高各種人類需要的營養元素。比方說硒,在全球范圍內,硒這種元素,人類幾乎都攝入量不足,每人 每天的硒的合理攝入量應該在60微克到200微克間,美國標準是250微克。功能性農業就可以通過種植業將硒通過強化的辦法加入到糧食中,加大有機硒的含量。
       《價值線》:您此前從技術層面對功能農業的定義是,充分應用現代及未來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以及新信息技術、新生物技術等武裝起來的農業高新技術體系與生產模式。如此說來,功能農業代表未來,應該屬于新興產業,可以這么理解嗎?
       趙其國:功能農業當然屬于新興產業。硒缺乏會引發各種疾病,比如癌癥。硒是一種微量元素,主要來源于地質中,礦石、礦層里面含有硒,我國地質中硒的含量是非常富有的。
       硒要從礦石中提取出來,轉移到植物、動物上就需要各種高精尖的技術,這涉及到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化學技術、物理技術?,F代高技術的綜合,才能將這礦物質中提取的硒,注入到肥料里、飼料里。當然不僅是硒,還包括各種生物需要的元素。
       《價值線》:有功能農業的代表公司嗎?這樣的前沿公司在中國有多少?
       趙
其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硒與人體健康重點實驗室尹雪斌團隊運用生物營養強化和納米技術,定量改良土壤中的有機硒含量,通過植物自身光合作用,自然轉化生成富含天然有機硒的高硒玉米等等,尹博士的公司(蘇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此類功能農業的代表。
       至于功能農業公司的數量,我最近看過一個報道說有5000家左右涉及功能農業的公司,專業性還有待考證。更具體的數據,我還沒有。
       《價值線》:中國功能農業處在發展的哪一個階段?放眼全球,我們的功能農業技術處在什么樣的梯次?
       趙其國:功能工業還正在發展中,遠遠沒有定型。我國的功能農業在國際尚未展現優勢,從另一角度講,它在國內的發展才更值得期待。
       《價值線》:國家鼓勵科研人員創辦企業。您認為,“科研型人才”向“復合型產業化人才”轉型,或者說高校學術研究成果轉化,存在哪些瓶頸?如何引導?
       趙其國:說到人才轉型,我認為首先是學術基礎,要懂得把握研究領域的方向,其次是腳踏實地做事的實干態度,最后是機遇。功能農業是市場化的,這個領域并不絕對被科學家占領。只有既懂得科學,又懂得做企業的人,才能真正的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很有希望,不是做院士做科學家的才能著手這領域,其他各行各業的人才,只要有技術基礎,又肯鉆研實踐,都能進入這行業。
在理論上,我們要超過國家水平,達到國際水平;在實踐上,我們需要面向生產,面向實踐。
       《價值線》:除了硒,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還有很多,功能農業有沒有主攻領域?還是未來會呈現出應有盡有的局面?
       趙其國:我們主攻的領域從硒開始,國內外大量臨床實驗證明,人體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調,導致許多嚴重疾病發生,全世界40多個國家處于缺硒地區,中國22個省份的幾億人口都處于缺硒或低硒地帶,這些地區的人口腫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發病率很高。
       從全球來看,硒分三個層次,一是像美國、日本等富硒的地區;二是北歐這樣中等硒地區;我們國家大部分地區是硒缺乏地區。硒是很重要的微量元素,美國、日本等發達地區均提出了人體每日攝入硒含量的標準。
       《價值線》:大米、茶葉、酒、水產品等都可以功能化,餐桌上能想到的是不是都可以功能化?功能農業產業鏈的邊際在哪里?
       趙其國:現在還是主要抓基礎食物,人類的大米水稻玉米等谷物,動物的飼料,種植業的肥料等等。其他的可以適度發展,但是不能亂來,否則市場會亂套。
       《價值線》:如果喝茶補、吃飯補、喝酒補,吃什么都補……攝入量如何實現標準化控制?
       趙其國:任何東西,過量都是不可取的。美國規定的標準每日50-250毫克,國內還沒有單獨的標準。我們每兩年都要召開一次國際性大會,其目的就是達成統一標準。各個國家都在分工協作,進行各種試驗。
       我國的標準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們還在持續觀察現行美國等國家的標準在醫學界、生物學界、生理學界產生的效果,我們非常慎重?,F階段,富硒產品都需要標明含量,消費者可以自己控制攝入過量的問題。
       《價值線》:您最想對功能農業創新創業人才說些什么?
       趙其國:我希望他們:第一,要堅持不懈;第二,要一干到底;第三,要符合國家整個經濟發展規劃。我們的工作是面向民生,對人類的健康負責,農業未來的希望就在他們身上。
 
本文源自:《價值線》
  • 色丁香五月激情俺也去